28 11月, 2013

Laura Nyro Love On A Two Way Street










Goya寫的《Lo Fi典範》讓我想起一些小事情。在搖滾樂的脈絡裡,lo-fi(低傳真)是90年初曾流行過一陣子的風潮,簡單地說,Lo-Fi的樂團喜歡用最簡單的四軌或八軌錄音機,甚至是一台聽身聽來錄音。樂器上,喜歡用音質粗糙的破音器(distortion)或buzz效果,偶爾還會拿一把五音不全的破木吉他上場。這類風格的樂手追求的是殘缺的美感。就像玩相機的人喜歡Lomo和Holga的特殊影像美學一樣。

Lo-Fi與70年代初龐克搖滾的差別,這篇《噪音時代小夜曲》說得好:
「我們會把lo-fi看作朋克的另一面——並不憤怒,而是幽默和抒情,像噪音時代的小夜曲,否定了聲音的規則,激揚著不拘一格的快樂。lo-fi以小調見長,Pavement的嬉皮精神曾經把它發揮到東倒西歪的境界,...。一般來講,lo-fi作爲音樂形式,是指那些專注于聲音的作爲,是對不和諧的關注,是以不常規的方式抒情,並開發各種奇情異想的美學,...」

雖然瞭解lo-fi的大概意思,但我一直不懂得聽lo-fi,像Pavement、Sebadoh等等,老聽不出個所以然。一部份原因可能是我的音響太爛,hi-fi 還 lo-fi 對我沒什麼差別;另一部份原因是lo-fi風潮捲起之時,我正在當兵,窩在台東某個海岸班哨裡,聽到的音樂差不多都是<吻別>、<傷心車站>這類的歌,聽到我都會唱了(那時候,我恨我居然會唱這種曲子)。等到退伍時,已經搞不清楚搖滾樂壇裡吹的是什麼風。就算弄清楚了,還是很難喜歡當時流行的曲風,除了lo-fi之外,新龐克(如Green Day)、brit-pop(如Radiohead、Blur)、trip-hop(如Portishead)也是那掛網路上認識的朋友都會拿來嚼舌根的名詞。我退伍後聽的還是當兵之前流行的工業金屬、grunge、gothic。總之,這一整串名詞當時都被貼上「另類」的標籤。

好快十年就過去了,這些名詞聽起來都像上個世紀的東西...等等,它們的確是上個世紀的東西。


by:jeph


Shar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